《細節的影響》
有些事情,我可以看得很細,但整體來說,我對於細節並不太耐煩,也沒辦法維持太長的細節關注力,更多時候,我習慣從目的或結論,來檢視方向性的大原則。這就是我的17-62,40歲後,我越來越珍惜這條通道帶給我的能量,從大處著眼,適時著手關鍵小處。
我已經有點忘記,注重細節所帶來的安心感和窩心感,直到上週在活動現場。
因為有重量級明星和光影表演,我們的彩排從一大早就開始,對音樂,對燈光,對走位,對定點,接近中午時,總彩完成,所有軟硬體就緒。
和藝人聚焦是門藝術,絕不輸商業提案或生意談判,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講重點,又讓對方感覺well-prepared,放心把自己交出來,是左右效果成敗的關鍵。
團隊很聰明,最後一版彩排全程錄影,還按照舞台流程設定播放節點,和主持人一搭一唱,五分鐘就讓對方瞭解,等等會發生什麼事,而需要請妳協助什麼事。
因為溝通順暢,開場前半小時,我甚至還有點時間跟媒體聊聊天,確認一下等等想問的題目,也提醒對方該拍哪些重點。
然後,我一直有點擔心接待處,會否顯得太簡單寒酸,廣告公司送的桌花,真是神救援,但其他的空間陳列,因為預算關係,全數被我刪減,我安慰自己,反正媒體是來看明星的,應該在接待區不會停留太久吧。
結果在接待區,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製作物,那是上一場活動留下來的掛畫,現在被固定在指示架上,巧妙地形成填補空間的一角裝飾。
我問團隊的小朋友,怎麼想到把掛畫留下來?我上場活動走得匆忙,也沒有仔細交待。小朋友回答,因為我們現在非比尋常,沒有東西可以隨便浪費,只要拆下來能用的,就通通留下來。
那,這次不就派上用場了嗎?年輕的孩子,露出「賺到了」的笑容,鬢角的頭髮濕漉漉的,讓我想起20年前的自己,也曾為了許多外人認為雞毛蒜皮的事情,傷透腦筋。後台的明星團隊要準備哪些吃的?該安排什麼牌子的吊掛蒸汽熨斗?桌花怎麼擺?最近的電梯、貨梯、還有廁所,和主場地之間最理想的相對位置又是什麼?
我媽說,你對家人都不曾有過的周到,全部拿去伺候非親非故的外人。想想,她說的沒錯。因為,我在工作上收復的,正好是我在原生家庭一直失落的。重視細節,也使我在很年輕的時候,就獲得信任和重用。
只是,當我換了一個位子,細節,好像變成了一種管理階級的原罪。我曾在廁所聽著別的同事、還有自己的部屬描述我,「女生主管就是這樣的啦,只會care超級minor的鳥事,別人家的孩子死不完。」
我躲在廁所裡遲遲不敢出來,直到她們走遠。真的是這樣嗎?我,是GY了點我承認,不過,細節,卻從來不是她們形容的那樣,屬於超級minor的鳥事。
這樣的觀念,隨著我越變越老,職場南征北討之後,慢慢出現了質變,我發現自己必須放下對於「執行細節」的執念,適當往下授權,也生出夠厚的肩膀和夠強的心臟,來承擔團隊的試錯成本。
當終於成為我渴望成為的管理職,挑戰的再也不是看得有多細,而是「策略版圖」能看得有多遠,許多帶給我職涯深刻啟發的領導人,會花最多時間跟我討論至少三年後的目標軸,從不是當下這一年。
就這樣,我又「打高空」了好幾年,那幾年,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,如果退一萬步來想,我們會看到什麼不同的角度?如果我們最後要抵達的是A處,現在這一步,是must,還是nice to have?
語畢,我幾乎能夠聽到團隊心裡的OS,come on,典型的何不食肉糜,Landy現在到底又發什麼瘋?我們可以趕快把手邊這件事搞定嗎?
但我不是故意找麻煩,也不是吃飽太閒扭捏作態,魔鬼藏在細節裡,細節使我們忙於應付,著急了事,久了就模糊了真正的核心。
我的一個老闆曾經告訴我,太留心腳下,最後容易迷路。重點不在要多快踏上征途,而是確定踏出去的每一步,都朝向預設的戰局出兵。不需畏戰,也絕不打無意義的消耗戰。
由細節到大局,再從大局回歸細節,粗細交雜出來的,也正是我一路深淺匍匐的腳步,到今年,進入這個行業,整整20年了啊。腦中只能浮現一句老掉牙的話,一切就像昨天一樣。
在一場活動上,我被團隊牢牢把守的細節,深深感動著。他們懂得辨識關鍵細節,知道這些環節,如何牽動活動走勢與客戶心理。不在這個產業,恐怕很難想像,台上台下的魚水交融、賓主盡歡,就是植基在「和藝人對rundown」、「把媒體接待處弄得簡約大器,但又不能多花錢」這類的細節上。
細節,看起來minor而繁瑣,做起來感覺自己就像個廉價勞工,懐疑早知如此,又何必唸這麼多書?然而,細節所能發揮的影響,會在對方心中築營紥根,最後形成「個人品牌保證」,那種倚賴和交心,比名片矜貴,就算離開現在的位置,也不會輕易被遺忘。
而,惟有曾經看得夠細的人,會更清楚要把眼光聚焦在何處,看得又遠又準。最後,把遠景帶到大家身邊,成為我們日常生活裡的一個景。